余姚市建立城乡一体长护险制度
发布日期:2025-08-15 16:17
浏览次数:
信息来源:市营商环境建设局、余姚市委改革办

近年来,余姚市全力构建城乡一体长护险制度体系,实现城乡失能群体“待遇同享、服务同质、管理同标”。截至今年6月底,制度覆盖全市102.95万城乡参保人,5607名失能群众享受长护待遇,减轻群众照护经济负担约6300万元。

制度设计一体化,破除城乡二元壁垒

实行筹资标准、待遇标准、评估标准“三统一”,做实长护险与基本医保同步参保、同步缴费,建立个人、单位和财政“三方共担”的筹资机制,城乡居民和职工均按每人每年90元标准缴费;失能人员均可享受同等标准的护理服务与待遇支付,符合规定的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按标准结算;采用国家和省统一的失能评估标准,组建以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为主体的城乡评估队伍,实施失能家庭自评、机构预筛申请等“七步工作法”。

服务体系均等化,打造全域同质网络

依托县乡村三级医保经办体系和28家定点护理机构,精准实现“政策找人”。设立统一的线上申请入口,实现快申请、快审核、快评估、快公示、快送达,服务响应效率提升130%。推动93%的定点护理机构兼顾城乡服务,超60%的护理员长期活跃在农村一线。创新“医共体+”协作模式,累计2839人次就近享受专业医疗护理。推行居家护理“一小时服务制”。

保障机制协同化,夯实长效运行根基

责任区域“网格包干”,14家居家护理机构认领全市320个村(社区),由三家实力较强的定点护理机构分别包干四明山等山区乡镇。推进护理员本地化,制定护理员星级评定标准,开展“技能照亮前程”培训行动,全市护理员持证率达100%,其中高级证书占比超30%。构建“智能监测+行业自治+行政督查”三维监管体系,建立“工单核查+视频飞检+入户稽查”监管模式。

打印此页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