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0家……
2024年截至目前28家……
近年来,我市建筑业聚焦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路径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化发展,建筑业关联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累计达89家,居全省第一!
“专精特新”是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,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是产业链的重要支撑,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。市住建局高度重视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工作,强化政策惠企、环境活企、服务助企、创新强企、人才兴企,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以技术、装备、人才为核心竞争力,“做精做专”内涵式发展,全市建筑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突出、掌握核心技术、细分市场占有率高、质量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优质企业。
翻开建筑业“专精特新”名录,从中发现不止有房建、市政这样的传统业务企业,也有大批如机电工程、设备安装、钢结构、工程检测等专项领域企业,能源光伏、生态环境、智能设备、海上风电等“新基建”企业也开始大量涌现。我市研发投入“50强”企业宁波市政、装配化装修“链主”型企业百合盛华、在大口径桩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易通工程、“互联网+建筑”标志企业迈新科技、华东地区医用气体工程龙头企业强盛医用等体现建筑业“新质生产力”的优秀代表,均赫然在列。
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激发涌现的背后,是全市建筑业以数字化改革、工业化转型、现代化治理为载体,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道路上走深走实的具体成效。市住建局紧紧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主线,瞄准智能建造发展“新赛道”,大力推动专业企业和总承包企业互补互促发展,建筑业和先进制造业、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。
梯度培育,壮大企业综合实力
立足主营规模、业务特征、成长性等不同维度,建立健全“创建一批、培育一批、储备一批”的企业入库培育机制。对“大优强”企业扶优扶强,近年每年均有企业获批特级资质,2024年,宁波住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,我市特级企业达20家,涵盖特资质类别5大类。同时找准一批专注细分市场、创新能力明显、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,对培育库内“种子选手”企业量身定制,“一对一”对症下药、精准帮扶,推进“微成长”“小升高”“高壮大”,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。2024年已新增109家企业“升规入统”,新增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企业15家。
科技赋能,激发行业新质生产力
围绕省、市“三支队伍”建设部署,推动企业健全人才引育体系,加大科创研发力度,依托宁波市建筑业政校企协同育才平台,以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工作站、校企研究平台、双师队伍建设等为载体,加强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融合。截至前三季度,全市建筑业企业新引进大学生约1.5万人;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,累计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9家;新增2家博士后工作站,累计20家企业成立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机构。今年还有4家建筑业企业获评“2023年度宁波市企业研发投入50强”,全市共有280家建筑业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
供企所需,营造更优营商环境
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给予差异化扶持和精准施策,搭建“普惠型+‘一企一策’”市级助企平台,开展集中培训将扶持政策“直通直达”2100余家次企业。根据市场主体和行业管理服务需求,从小切口着手,在上位法容许范围内进行制度创新,制订了《扶持建筑业企业发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若干举措》,对部分专业工程支持单独发包或参考EPC模式实施设计、采购、施工一体化单独发包,给专业企业实现更大发展“解困松绑”。不断完善工程担保制度,推进工程保函替代保证金,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,今年已通过综合保险方式为13222家次企业释放保证金43.35亿元、减负3.25亿元。
产业协同,打造全链条发展集群
推动建筑材料、建筑机械、建筑装备、技术研发等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优化整合,在标准化程度高的地下空间、港口航道、能源基建、装配化装修等专项领域,培育形成一批“链主”企业带动、配套企业协同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。如地基基础领域的易通工程、鸿晨建设、中淳高科、开天工程,火电建设领域的浙江二建、华业钢构,地下空间领域的宏润建设,装配化装修领域的建工建乐、百合盛华,桥梁结构件领域的路宝科技、波威科技。发挥劳务产业园和全省建筑业现代化宁波产业学院优势,探索“智能建造装备+产业工人”新型劳务模式,推进施工现场人机协作的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建设,为用工模式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提供产业工人基础保障。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被命名为首个“浙江省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”,运营以来已有36家劳务企业入驻,覆盖建筑工人8万余人,年服务建筑产业工人20万人次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