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鄞州区利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契机,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的堵点、难点问题,创新构建以数字园区为底座支撑、以“伙伴银行”为平台载体、以增值服务为实现路径的产融合作新模式,营造产融良性互动、互利共赢的经济生态环境,以数字赋能增值服务推动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。截至目前,鄞州区共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1家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76家,数量居全省第一。相关改革经验作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。
一、搭建“数字园区”一体化产融合作数据底座
围绕政府管理侧、金融供给侧和园区企业需求侧三方匹配,打通政府端、园区端、金融机构端等多方数据,摸清企业底数、产业需求,实现产融渠道畅通、信息共享,供需精准对接、直达快享,企业入园集聚、快速成长。一是“横向协同+资源整合”实现小微园“底子清”。政府侧搭平台、全监控,打造“制造业全域治理数字化平台”,运用“无人机航拍+卫星遥感+数字孪生”等技术,结合数据共享导入和“地毯式”调查采集,对全区9000多家制造业企业、230多个工业园区(区块)进行数字建模,涵盖园区档案、企业档案、土地档案等关键信息,构建包括企业基本信息、经营状况、经营风险、用能信息、科研投入、知识产权、法律诉讼等9个维度的监控指标体系。建设“小微企业园区”子应用,形成了全区30家小微园区内2561家企业数据基础底库。园区侧广排摸、精“画像”,通过搭建园区数字平台将运营管理数字化,开展常态化信息采集和维护,实现对入驻企业“分类建档”、精细化服务。比如,鄞州区大学生(青年)创业园开发园区管理系统,集成“一企一档”、资产管理、企业服务、园区公告、招商中心等功能,有效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效能,园区亩均主营业收入达11415万元/亩、亩均税收达106.6万元/亩。二是“渠道贯通+闭环管理”实现小微园“诉求通”。畅通前端收集渠道,横向贯通“甬易办”平台、“12345”接线平台、“8718”企业服务平台等线上涉企服务咨询、问题建议受理渠道,结合“小微企业园区”应用“企业诉求处理”模块,对小微企业诉求进行全量归集;纵向链接园区自建管理系统,通过对企业需求定期排摸汇总,批量导入到“企业诉求处理”模块,经过统一标签化处理后形成小微园区企业“需求库”。建立后端处置闭环,实行“全天候受理、全过程跟踪、全流程闭环”,一般问题通过平台设置的职能部门、镇街账户,按照流程进行处置;重难点问题通过“鄞督查”平台提交区委、区政府研究督办,确保企业诉求实现响应闭环。目前平台已收集辖区内企业需求和意见建议2500余条,处置满意度达95%以上。三是“多方联动+互通共享”实现小微园“应用集成”。围绕产业链企业培育集成应用,如针对产业链企业初创-成长-扩张等阶段实际需要,加载项目极简审批平台、“企政通”涉企一件事应用、“码上找房(厂)”、“线上零工服务平台”等,提供项目申报审批、高频涉企服务、企业厂房租赁、人才用工招聘等一揽子服务需求。围绕产业链企业金融服务集成应用,如打通“甬金通”、“续贷中心”、鄞州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等政府侧金融服务场景应用,金融机构侧如“跨金服在线”、宁波银行“波波知了”等线上服务平台,助力企业解决融资发展难题、搭建产融对接合作“桥梁”。围绕产业链企业法制保障集成应用,如通过链接“鄞法e站”“智慧税务”“移动微法院”等平台应用,为企业提供合规管理、法律税务咨询、涉企纠纷调处等多元服务。
二、 创新“伙伴银行”立体化产融合作平台载体
为推动金融活水赋能产业发展,在完善数字园区支撑底座基础上,创新构建“伙伴银行”产融合作机制性平台载体,有效解决产融合作信息不对称、广泛覆盖难的突出矛盾。一是构建全天候“伙伴”关系。制定《鄞州区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《小微产业园“银行伙伴”推进工作方案》等,建立银园对接、信息共享、定期协商三大合作机制,充分发挥园区企业集聚、资源集约、产业集群的载体优势,引导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园加强融资对接,通过共建金融服务团队,设立“金融服务站”“金融顾问”等,常态化开展金融惠企支持、融资需求排摸、信贷产品宣传等,实现企业融资便利度、精准度和覆盖面明显提升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有30家小微企业园区与11家银行机构结成“伙伴”关系,为396家企业提供了共16亿元的专项授信,为215家企业发放贷款10.5亿元。完善“伙伴银行”激励机制,建立“伙伴银行”绩效考核、“双向互评”、授信尽职免责机制等,激发金融机构、园区内生动力。比如,鄞州银行与大学生创业园签署“伙伴银行”共建协议,由园区运营方派出专人作为联络员,负责对园区企业金融需求进行排摸收集,鄞州银行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,完成设定的绩效指标另设10万元奖励。二是畅通全链条资源配置。依托“小微企业园区”应用和园区自建管理系统,根据企业经营、资信状况、融资需求等情况建立金融服务分类建档基础台账,分层分类提供精准服务。开辟融资对接“专属”通道,鼓励银行机构为合作园区单列信贷计划,优先配置信贷规模,提供“整园授信”服务。比如,建行宁波市分行为伙伴园区推出“和丰贷”“云裳贷”“创梦贷”等专属产品,使园区企业整体授信获得率达50.49%,远超全市平均水平。通过小微园区数字平台数据信息共享,实现信贷产品数字化、信贷流程简便化,目前,伙伴园区平均贷款利率降至4%以下,手续费用降至贷款金额的0.3%以下,审批时限缩短为2个工作日。三是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。针对企业痛点难点创新个性化融资产品,如推出税银通、专利质押、应收账款质押、订单融资等专属产品,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,提升信用贷款比重,泰隆银行宁波分行目前针对小微企业的500万以下额度的信用类贷款占比达到90%以上。加大对初创型科技企业培育支持力度,打造全市首家“创业者港湾”,已为30多家创业企业投放信贷资金6000多万元;设立科技信贷风险池基金、产业引导基金等加强普惠金融服务,截至目前已为45家科技企业提供1.09亿元科技贷款。
三、打造“应享尽享”便利高效增值服务体系
紧扣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,在金融服务基础上继续拓展增值服务。一是打造“一站集成”综合服务。建设“鄞商会客厅”三级服务网络,设立综合服务、政策服务、咨询服务、增值服务等功能模块,集成营商要闻、产业地图、政策查询、政策咨询、政策申报、帮代办服务、人才服务、金融服务等20多个子场景。比如,聚焦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高频服务事项开发“小鄞帮办”功能模块,通过AI智能问答引导,自动生成包含办事流程、所需材料、办理地点时间等全要素告知单,有效破解园区企业咨询问不来、问不准、问不全等难题,实现办事咨询“一次性告知”。二是提供“组团定制”下沉服务。由政府主导,搭建政务服务组团进园区专线“高速通道”,全面整合公共法律服务、人力资源服务、金融服务等方面资源,全量下沉园区“点对点”精准服务,以政府购买、第三方合作等形式提供“点单”定制服务。比如,法院、市场监管等9部门联合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工作室,以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基点,向下延伸设立11个基层联络室,全方位开展专利注册、商标维权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服务。区司法局创新“拼团购”法律服务共享机制,以8至10个小微企业为组团,共同聘请法律顾问,共享合同审查、诉讼代理、谈判调处等专业化法律服务,目前已覆盖2000余家小微企业,平均每家企业每年节约服务费用三分之二以上。三是拓展“园区套餐”自营服务。一方面,以园区专业化服务为内核,形成“培训辅导+政策优化+金融扶持+业务帮扶”套餐服务模式,由园区运营方组建专业服务团队,面向小微企业提供统一的财务税务管理、法律咨询、项目规划咨询、政策申报等特色服务。另一方面,以社会机构综合服务为外延,借助市场化资源力量助力园区人才引进、创业创新等。鄞州区大学生(青年)创业园通过联合举办中小企业创客大赛,常态化开展双创培训、技能提升培训等形式,搭建创客人才、优质项目与创投资本对接渠道,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286家,今年培育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,协助企业入选区级以上人才计划12人,带动创就业青年1000余名。